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,中国
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后来在美国和日本。 在早期,它是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自发研究。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,全国没有工业机器人可用。 在国外,工业机器人已成为非常成熟的工业产品,并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。 鉴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,国家“七五”研究计划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纳入计划,工业机器人得到了解决,特别是作为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, 这样就把机器人技术和用户紧密结合起来,使中国机器人在起步阶段就瞄准了实用化的方向。
与此同时,1986年,机器人的发展被列入国家“863”高科技计划。 在实施国家“863”计划五周年之际,邓小平同志提出了”发展高新技术,实现工业化”的目标。 在国内市场发展和机器人技术研究技术储备的推动下,863主题专家组及时调整和扩展了主要方向,使工业机器人和应用工程成为研究和开发的重点之一。 推动关键技术和基础研究的发展政策将纳入国家“八五”和“九五”计划。 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努力,在国家的组织和支持下,我国全自动焊接机器人的研究在基础技术,控制技术,关键元器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,并已进入使用阶段。形成了点焊、弧焊机器人系列产品可实现小批量生产。
汽车是焊接机器人的比较大的用户之一,也是先使用焊接机器人的用户。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,上海电焊机厂和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,合作研制的直角坐标机械手,成功应用于上海牌汽车底盘的焊接。 “一汽”是比较早在中国引进焊接机器人的公司。1984起先后从KUKA公司引进了3台点焊机器人,用于焊接“红旗”轿车的车身和焊接“解放”车身盖。1986年成功将焊接机器人应用于前围总成的焊接,并于1988年开发出机器人车身的总焊接线。
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,大众汽车公司与上海和一汽建立了合资企业,生产汽车。 虽然它是国外的二手设备,但其焊接自动化程度与装备水平,让我们认识到了与国外的巨大差距。 随后二汽在货车及轻型车项目中都引进了焊接机器人。 可以说,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,技术的引进和生产设备及工艺设备的引入,使中国的汽车制造水平从原来的车间式生产水平提高到大规模生产,同时, 国外焊接机器人已大量进入中国。
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工程机械行业的繁荣,工程机械行业也成为全自动焊接机器人的行业之一。